发布时间: 2025-03-03
来源:湘潭理工学院
作者:杨山燕
浏览量:171
邹宇新,男,现任汽车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系主任。曾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2项,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SCI/EI、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省级课题研究3项,市级课题1项。
在校工作期间曾连续2年荣获学校“教学新秀”,2020年获校级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第一名,同年评选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021年评选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23年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获学校“忠诚奋斗者”、“优秀奋斗者”、“优秀教师”、“优秀指导老师”、“科研能手”、“五星教师”、“优秀员工”等多项荣誉,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
01
不断刷新成绩,不留遗憾
在吉时雨110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一排排憨态可掬、小巧精致的Aelos双足机器人站立在桌上。
▲吉时雨110智能机器人实验室
“今年春晚的机器人舞蹈表演令人印象深刻,而我们目前这批大二学生也将迎来他们课程的第一个项目——编排舞蹈。”邹宇新作为《机器人技术基础》这门课的主讲教师,他为《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了三个核心项目:机器人创意舞蹈、策划智能机器人科普活动以及机器人竞赛实践。 去年新生开学迎新,邹宇新便指导学生尝试让机器人随着《黑神话:悟空》的游戏主题曲律动跳舞。在今年新开设的《机器人技术基础》中邹宇新进一步将其运用到课堂,让艺术创意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加强跨学科项目制教学。
▲BOTEC国际智能机器人技术挑战赛湘理团队合影
邹宇新与机器人结缘始于2021年,他从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转至湘潭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系。来新学院第二年,邹宇新便带领学生奔赴深圳参加2022年BOTEC国际智能机器人技术挑战赛。
参加这场具有国际竞争性的比赛,邹宇新和6名参赛学生面临了不小的挑战。由于准备时间较晚,邹宇新和参赛选手不得不频繁训练,紧张地准备比赛。成功没有捷径,在将近一个月的比赛准备期,参赛团队几乎都在晚上11点后才回宿舍,夜以继日地在训练室进行组装、调试、训练机器人。最终,邹宇新带领学生团队荣获了两项国家级三等奖,获得了主办方奖励的2万元奖金。
“这次比赛,我一直有个遗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让邹宇新备受鼓舞,然而仅以一分之差未能获得二等奖成为了邹宇新心中的遗憾。而在2023年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上,邹宇新弥补了这个遗憾,指导学生参赛分别获得了2项机器人任务挑战赛Roban人型标准平台二等奖和三等奖。
▲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合影 Roban人型标准平台比赛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巨人模型。由于传感器和自由度众多,与四轮模型相比,自由度更高的巨人模型更容易出现故障。在比赛前夕,参赛队伍遭遇了机器人传感器故障和舵机损坏。
“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我措手不及,我当时非常慌张,但是邹老师会引导我们尝试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期间,他陪伴着我们通宵达旦的调试,中间还会时不时地鼓励我们。”已经参加多次机器人比赛的阳德庭依旧对这次比赛印象深刻。当晚,邹宇新和团队成员几乎彻夜未眠,不断检查、修复机械故障,最终在比赛时交付了满意结果。
▲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合影
“在去年的省赛中还发生了一件乌龙的事,因为我们的机器人跑得非常快,以至于评委起初难以置信,不得不调取监控录像来确认。”邹宇新谈到在2023年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的省赛中,参赛学生不断研读代码,优化路径,Roban项目表现出色,速度惊人,最终在全国范围内脱颖。在2024年,邹宇新又一次带领学生团队在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上实现了组合性突破,荣获国家一等奖二项。
02
学以致用,让创新与实践“跑”起来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和应用所学知识尤为重要。”在教学方面,邹宇新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近三年,邹宇新不断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教学实践项目”等,让创新与实践“跑”起来。
▲2023年暑期“三下乡”获批“省重点示范性团队”
“挑战杯”作为全国性创新创业赛事,特别考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创新性运用,这也是邹宇新非常看重和鼓励同学们参与的竞赛。在过去三年,邹宇新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比赛获省级奖项6项,同时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3项、省级立项2项。
在2024年6月,邹宇新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其指导作品《“节净”全力,智能巡航——太阳能光伏板清洁机器人》荣获省级银奖的好成绩,并成功孵化出湘潭市智创星辰科技有限公司。该团队还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进校园湘潭专场”活动。
▲邹宇新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学生想做什么,我们都会大力支持。”邹宇新表示,从学校到老师都会全力支持学生将想法变成实物,甚至成立公司、量产产品。他相信,通过老师的项目支持,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创新想法,学生也能通过项目得到实践和锻炼。
在教育教学实践项目中,邹宇新指导15名学生参与了与湖南艾博特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光伏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和运维》企业实战项目。该项目涉及高效光伏设备的调试与运维工作,参与项目的学生主要负责机器人设备的调试工作,通过机器人将太阳能板运送到指定区域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024年5月,汽车工程学院教师调研艾博特机器人企业
参与项目的邓飞亚回忆说:“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技术难题。通过反复地查阅资料和实验、调整,我逐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能力的提高让我更加自信。”
▲艾博特机器人项目动员宣讲会
今年,邹宇新计划申报《“小香梨讲解员”导览AI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项目。带学生开发、调试出一个能够引导参观、进行自主问候以及定时返回等功能的“小香梨讲解员”。他希望通过实施一系列具体的项目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
点亮热爱种子,与学生共同成长
“从选拨进参赛队伍到对机器人产生热爱,邹老师给了我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机器人世界的大门。”2102班自动化专业阳德庭未来想通过读研深造继续深耕机器人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邹宇新深知,要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机器人技术人才,必须要给学生创造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及支持鼓励学生的创意想法,包容他们的“不完美”。
在2023年,邹宇新牵头建立了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社团。“我建立社团的初衷有两个,一是让非专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机器人,激发学生对机器人领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二是为机器人比赛输送人才。”邹宇新定时参加每月一次的社团活动,向社团成员分享机器人领域的前沿知识及比赛的相关信息和规则。
▲Aelos双足机器人
邹宇新常对学生说:“创新不一定要‘高大上’,生活的痛点就是技术的起点。”他本人便是“观察生活”的心细者。他经常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论文和科技新闻报道中汲取灵感,然后将这些灵感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在生活中感受到了一些没有解决到的问题,我会将想法提供给学生,大家一起讨论研究有没有可能落地。”邹宇新本身是充满想法和创意的人,因此他对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也非常支持鼓励。
无论是脑海中那些天马行空、看似不着边际的想法,还是在行动中因尝试而犯下的失误,邹宇新认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营造允许试错的环境,引导“不完美”的创新教育。正如在春晚的节目中,王兴兴团队特意设计机器人“失误”而呈现出的“小彩蛋”。在今后各类机器人训练中,他也鼓励学生探索非常规方案,即使存在瑕疵也能获得创新评价加分。
带领学生参加机器人比赛,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实践项目,激励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邹宇新说:“教育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学生心中那把探索未知的火炬。”
撰稿/WRITER
杨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