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综合要闻 别太羡慕!“新青媒”姐妹“搭子”考研上岸!

别太羡慕!“新青媒”姐妹“搭子”考研上岸!

发布时间: 2024-05-05

来源:湘潭理工学院

作者:张子怡 瞿 璐

浏览量:1039

分享

有人说

考研是一场孤独的朝圣之旅

但在这条蜿蜒曲折的路上

并不乏搭伴前行的身影


湘潭理工学院2020级的新青媒,有一对姐妹“搭子”。俩人不仅都姓“何”,来自汉语言专业同一个班级,而且不约而同加入“新青媒”, 又结伴考研同时高分上岸。


何心怡



录取院校:扬州大学

录取专业:现当代文学

考研成绩:378分


何 聪



录取院校:湘潭大学

录取专业:新闻与传播

考研成绩:395


01


选择,是一种默契


路遥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每一次选择都预示着你的未来。选择成为好朋友、选择加入新青媒、选择考研……有的决定是一瞬间,而有的可能是一辈子。


刚进大一,诺大的校园还分不清东南西北。一个寻常的晚自习上,何心怡与何聪微信约定,在班级教室举手来认识对方。当何聪向后转头时,看到一双四顾寻找的眼睛和默契举起的右手,原来她就是何心怡啊。名字和脸对应起来的那一刻,她们有了心心相惜的感觉。



新学期伊始,学校众多部门使出浑身解数“招新”,何聪唯独对“新青年媒体中心” (简称“新青媒”)感到格外好奇。“新闻就是可以发表文章。”——何聪凭着对“新闻”的一知半解,怀揣着满腔热忱加入了新青媒的采访部,从此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


巧的是,事先并没有任何商量,何心怡也加入了采访部。第一次接任务时,她和采访对象面对面站着,明明她是采访者,却感觉自己被发问,只想着“快点结束吧!”由于过度紧张,脑海中一片空白。“要不是现场录了音,我都无法顺利转稿。”



作为“新手小白”的何聪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三年过去了,她仍清晰地记得2020年11月18日清晨的采访,那是“雷锋班”成立一周年的升旗仪式现场。虽然她提前做了不少准备,了解雷锋班的基本信息、确认好采访对象、准备采访提纲……但她临时怎么也找不着采访对象;在整理采访稿时,又发现遗漏了录音、采访的点不符合稿件内容需要等等情况。


“同为天涯沦落人,”自那以后,何心怡和何聪结为搭档,经常一起出任务。“采访提纲有疑惑,我们会大胆地询问学长学姐;采访过程出现状况,我们会罗列出来进行反思并写下解决方案。”她们积极参与不同题材的新闻任务,采访的身影出现在校园里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她们早已把“新青媒”当作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一次次新闻实战中迅速成长。



转眼到了大三,考研还是考公?这是摆在很多同学面前的人生抉择。“我建议学生去读研,因为考研能够一直保持向上生长的状态。”有一次,何聪对冯超老师进行人物专访,冯超老师的一番话,在她的心里埋下“考研”的种子。


而此时何心怡的内心却如同摇摆不定的秋叶,饱受纠结与挣扎的折磨。家里人建议她备考公务员,而一位有考公经历的新青媒学姐鼓励她:“去考研吧。”那一瞬间,内心的天平失衡了,她果断决定报考师资力量雄厚的扬州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何聪则纠结于报考新闻与传播专业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两门专业都出了名的“卷”,无非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她了解到市场需求更多的是新闻与传播专业,于是义无反顾选择跨考,一步步向热爱靠近。


02


因为选择,所以热爱 


“我们并非要在众人中脱颖而出,而是要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真正的热情和意义。”经过一年多在采访部的锻炼,到了2022年6月,何心怡被推选为新青媒的社长,何聪当选采访部部长。


作为新青媒的骨干成员,她们带领部门成员多次深入新闻一线开展采访,创作了若干充满青春正能量的稿件;她们带领学生记者团队创新性开展学校新闻报道,统筹策划师生风采、开学直播等宣传活动。



谈及这段经历,何心怡说,新闻采编任务接踵而至,一打开微信就是数不清的红点,她的神经一直是紧绷着的,但她知道社长一职从来不是徒有虚名,而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她说:“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加入新青媒。”


何聪也认为,在新青媒的3年里,有过无数次的无助、困惑和倦怠,也有过无数次的感动、欣喜和自豪,但更多的是在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感受到对湘理的深深归属。“在新青媒,我最想做好的事情就是讲好湘理故事,传播好湘理声音。”



然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到了考研季节,她俩任期已满。卸任了新青媒的工作后,去往图书馆的路,就成了她们走过最多的路。这条路上有一个人的孤独身影,也有两个人的欢声笑语。


在太阳将近落山时,红霞铺满半边天,落日的光辉依旧闪耀着,她们抬眼望去,却坚信——“这是未来的曙光!”



面对新传这片陌生的学海,何聪在短暂迷茫后快速付诸行动。对标湘潭大学,她寻找专门的培训机构和相关的资料,把理论课和实务课分开来学。对于理论课,她在过完一本书的基础上,再进行自己的框架构建;对于实务课,面对消息评论、新闻策划、采访以及广告文案这四个内容,她找到了湘潭大学的相关模板,按照模版,每天练习一项内容。


扬州大学一门专业课考文学小综合,因此何心怡重点备考的是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和现代文学,其次是文学理论和文献学。另一门专业课考文学批评,由于之前没有系统学习过,所以前期主要是看课或看书学理论,从10月开始按计划写作四篇文学评论,每写作一篇都找到专业的前辈帮忙修改。


在公共课学习上,何聪与何心怡一同分享资料、互相抽背检测。午饭时间, “等下吃什么”成了见面时的问候语,食堂内播放综艺的大屏是她们唯一的娱乐。“不管在放什么,我们都看得津津有味。”有时,对方突然冒出来一句“强国之基是什么?”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突击检测,常常令她们边吃饭边掏出手机查看。



03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何心怡说:“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性,而正在前进的我们因为看不到未来,所以时常认为,那些可能性永远无法降临到我们头上,但其实可能性一直存在。一直到上考场之前,我们都有无限的可能。” 


幸运的是在她们考研的这条路上并不乏助行者。图书馆里因一块面包结识的小伙伴,寒冬里一起在诵读的战友们,都似一抹暖阳照亮了她们的前行之路,让她们的内心充满暖意。


面临写作困境时,孙轲老师为何心怡推荐了欧阳婷学姐点拨其写作。何心怡将所写的文章传送给对方,欧阳婷学姐一一指出问题校对。一月一篇,历经四回。收到最后一篇时,欧阳婷学姐回复何心怡:大有可为。


一位只有过几面之交的学姐——艾蝉娟,主动与何聪分享自己的考研经验。在考研期间,艾蝉娟学姐十分耐心地解答着何聪的疑问,看出何聪的惴惴不安后,温柔地对她说:“不要怕打扰到我,我空闲时间蛮多的。”面对这份善意,何聪的内心充斥着温暖和感动。


复试前夕,她们在食堂共进晚餐,与往日喧嚣的氛围截然不同,沉默是当晚的主旋律。当她们的目光交汇时,泪水不禁夺眶而出。二人并肩奋斗,步步为营,如今即将奔赴最后的战场。此刻,她们心知肚明,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离复试只有五天,何心怡收到扬州大学的复试通知,要求提交经过政审的正式表格。此时正值周末,全校师生都在放假期间。值班老师加班加点,一路绿灯,为她保驾护航,这才准时出现在面试官面前。“若是没有学校的帮助,我可能都无法顺利参加复试。”为此,何心怡充满感激,大学四年,她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湘理的飞速发展与进步,她祝愿母校未来越来越好。


尘埃落定后,一身轻松的姐妹“搭子”再次走进图书馆。这时正是暖春,太阳并不刺眼,她们坐在草地上方的台阶上,靠着自己带的折叠椅背上。想起去年寒冬苦读的奢望,“如果是晒着太阳,不带任何目的性地看着书就好了。”


这一刻,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