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综合要闻 “小想法”孕育“大理想”,湘潭理工学院创业团队有点行!

“小想法”孕育“大理想”,湘潭理工学院创业团队有点行!

发布时间: 2025-05-07

来源:湘潭理工学院

作者:杨山燕

浏览量:29

分享

铺设灌溉管道、安装太阳能光伏板、调试设备……湘潭理工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胡明涛及其团队成员,正在学校“开心农场”的试验田内,推进“智能灌溉系统”的“最后一公里”建设。

不久前,胡明涛在2025年青年企业家与大学生庆“五四”促创业活动现场讲述创业微心愿。他表示,将“智润湘农”项目打造成为智慧农业生态标杆,是他和团队成员的共同愿景。


小想法:在寝室远程浇水


“开心农场的田土,如果能在宿舍操控自动浇灌就好了!”2022年,在湘潭理工学院“开心农场”的劳动实践中,数字科技学院信科专业学生胡明涛发现人工灌溉效率低下,便萌生了“在寝室远程控制浇水”的想法。然而,当时胡明涛还是个对技术一知半解的大一学生,这个想法也一直被他搁置心中。

直到2024年,胡明涛与同学组队参加了2024年“挑战杯”大赛,第一次接触到“创新创业”这个概念。他们的团队项目“回声”——基于AI技术的仿真问答系统虽止步校赛,却意外被数字科技学院的胡舟老师关注。

彼时,数字科技学院胡舟老师正指导团队研发同类项目,在胡舟老师邀请下,胡明涛加入了智慧农场实战项目。依托学院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胡明涛与团队成员将构想转化为现实,研发出“湘潭理工智能灌溉系统”小程序。

打开“湘潭理工智能灌溉系统”小程序,界面显示有灯光控制、水源控制、实景观看、统计中心四部分内容。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实时查看农作物生长环境及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并控制界面浇水、补光。

小程序是团队设计出的终端应用程序,其运营支撑依赖于硬件设备“手”和软件系统“脑”。为确保这些硬件能如臂使指般精准响应系统指令,团队采用嵌入式开发板,通过搭载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克服硬件适配与程序联调难关,成功让“手”服从“脑”。

“想要实现智能灌溉,我们前期需要编写相关程序代码,赋予系统各种功能来控制硬件设备。”胡明涛介绍,目前“湘潭理工智能灌溉系统”的软件已准备就绪,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部署硬件设备,包括用于农业灌溉的喷洒器、监测土壤湿度的传感器、补光灯等各类农用设备,从而实现对农田的远程控制操作。


大理想:智润湘农


团队成员不仅希望在校园内实现智能灌溉,他们还怀揣着更为宏大的目标:将产品推广至湖南乃至全国范围,成为智慧农业的生态标杆。

从2022年至2024年,团队通过“三下乡”活动深入湖南农村开展调研,对广大群众以及农村居民是否了解智慧农业、是否需要智慧农业等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当地农业合作社普遍面临智能化设备匮乏、劳动力流失等问题。

“目前关于智慧农业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大型农场或者大棚,少有人提及农村个体户对于智慧农业的需求。”这是当前智能农业市场的痛点,也让团队看到了小众化的长尾市场。

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团队成员积极将“三下乡”活动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功申报了《智润湘农——基于AlOT技术的数字农业系统》项目,并获得2024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旨在推动农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2024年5月,在学校支持下,团队成立了“湘潭市智润湘农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寓意“以智能技术润泽湖南三农”。胡明涛介绍道,“智润湘农”系统主要由三个“端口”构成:“客户端”负责发送指令,能够将物联网“接入端”的传感数据便捷地上传至“云端”,并在云平台上进一步的数据处理。

随着公司落地,在数字科技学院院长罗智明的组织和牵引下,吸引了数字科技学院众多志同道合的学生加入。他们一有空闲时间便齐聚到实验教室,专注地编写代码和测试单片机。

“STM32是一款常见的小型单片机,能够便捷且灵活地进行嵌入式系统的测试与开发。最初接触单片机时,我们曾莫名其妙地遇到单片机损坏的情况。经咨询专业指导老师,才得知问题出在我们未佩戴手套所致。”刚加入团队时,一些未被注意的实验小细节让电信2301班的廖煜婷始料未及。

智润湘农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开发嵌入式开源代码程序。数字科技学院的专业指导老师叶勇指出,学生目前所学的知识仍然较为分散,“智润湘农”涉及的嵌入式开发和联调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

因此,在学校启动本年度创新创业训练营之际,数字科技学院叶勇、张耀斌两位教师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固定时间驻守实验教室,叶勇负责嵌入式方面,张耀斌负责前后端开发,为团队进行技术答疑。

除专业技术指导外,创新创业训练营还特别配备李雪曼、付美妮、彭亦欣三位商务指导老师,从商业计划书撰写到企业资源对接提供全流程支持。

此外,在项目初始阶段,公司面临启动资金不足,难以购置设备的困境。团队成员一边研发设计,一边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最终该项目荣获2024年湘潭市青年创青春大赛金奖以及2024年校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一等奖。依托学院项目资金及比赛所获奖金,他们又成功购置了智慧农业所需的核心设备,推动产品顺利落地。


创业:有志者事竟成


与大型企业聚焦规模化智慧农场不同,“智润湘农”公司另辟蹊径,深耕家庭与小农户市场。随着“湘潭理工智能灌溉系统”程序开发成功,团队成员正在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以低成本硬件+定制程序满足都市人群需求的“家庭版智能养花系统”。二是根据作物种类、土壤条件等专为小型农户公司提供的个性化农业系统。

胡明涛始终铭记最初加入团队的初衷,将AI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农业新生态。2025年,胡明涛在远程查看、浇灌等基础功能上,进一步提出为“智润湘农”系统增加图像识别功能,实现智慧农业系统能够通过视频监控设备达到自动对病虫害作物识别的效果。为此,团队选用了Yolov5模型作为深度学习框架,并以病虫害作物与健康作物的识别为研究核心,以此构建相应模型。

“农户更倾向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但合作社缺乏针对性强的技术方案。”2025年2月,公司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和图像识别功能,吸引湖南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为其提供智能喷灌系统和专门针对油茶的病虫害识别。

为获取更权威的信息,团队指导老师叶勇、付美妮带领胡明涛及团队成员一同前往临湘茶霖生态种植园合作社和湖南农业大学,就自动喷灌系统和病虫害情况进行深入交流,并成功与湖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特色油料作物(油茶)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达成合作共识。

“图像识别需要海量标注数据,尽管我们动员了数十名学生参与,但前期的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仍要花费一些时间。”胡明涛坦言,像诸如此类的数据训练、技术联调、硬件适配等环节都曾让团队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产品开发周期比预期要长。

“公司还在初创阶段,前期的产品研发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未来,待产品成熟并投入市场实现盈利后,我们将能够更迅速地缩短产品周期,联合农学专家进一步完善农作物数据库,并深化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今后的创业路途任重道远,但胡明涛坚信“智润湘农”能够持续稳步前行,“创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