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8-15
来源:湘潭理工学院
作者:刘孟飞
浏览量:9
七月的湘潭,酷暑如火,雨湖区万楼街道桃源路社区涌动着别样的活力与温情,在这里,湘潭理工学院“湘理同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携手社区及湘潭仁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暑期素质班为纽带,串联起支教帮扶、社区调研、温情活动与人物访谈等多元实践,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担当。
暑期素质班: 红色基因浸润童心,多元课程助力成长
7月14日,桃源路社区暑期素质班正式开班,湘潭理工学院志愿者和近30名中小学生齐聚一堂,开启为期两周的成长之旅。这场由高校团队、社区与社工机构三方联动的公益活动,以“播散阳光,点亮未来”为理念,打造集学业辅导、兴趣培养与红色教育于一体的暑期乐园。
“湘理同行”团队与暑期素质班学员合影
暑期素质班课堂上,以传播红色文化为主。志愿者小湘在红色文化挖掘课上,将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辈比作“闪亮的星辰”,却被一名学生的提问击中——“为什么周围的一些小星星没有名字?”“那些没留下名字的英雄,早已把光融进了我们脚下的土地。”巧妙的回答让课堂陷入思考。随后,大家开始重温历史,孩子们用他们的所思所想去描绘心中的英雄,用稚嫩的语言讲述家乡的革命故事——红色种子悄然在心中扎根。
红色主题教学游戏
在作业辅导课中,志愿者采用“一对一错题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孩子们查漏补缺;手工课采用环保理念在创作中自然传递,纸张变成手提垃圾袋,废纸变成美观装饰品;安全教育课上,“防溺水情景剧”“防性侵的知识普及”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掌握自救技能。
手工课成果展示
“暑期素质班不仅给我们腾出了更多时间,同时也提升了孩子们的创作能力,提高了安全意识,孩子回家总说今天又解锁了新技能。”家长们高兴地告诉志愿者。
社区调研: 倾听民生诉求,勾勒治理蓝图
实践期间,“湘理同行”团队深入社区,通过走访居民、对话干部、填写问卷等方式开展调研,梳理出基层治理的“痛点”与“亮点”,为社区发展提供青年视角。
在民生问题中,垃圾分类与宠物管理是居民讨论的焦点。尽管社区配备分类垃圾桶,但老年人对分类标准不熟悉、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导致效果不佳;社区流浪狗增多、部分居民遛狗不牵绳的现象,也让家长们对孩子的户外活动安全心存担忧。于是,队员们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向社区提出通过“垃圾分类小课堂”、发放宣传手册等途径开展科普,为社区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湘理学子开展社区调研
调研中,队员们发现了社区治理的“秩序纽扣”:楼栋长制度高效运转,漏水、噪音等邻里矛盾调解及时;监控设施完善让盗窃案近乎绝迹;社区食堂的开设、工作人员的及时响应,使得空巢老人“吃饭难”“没人照顾”问题得到解决。这些亮点,让队员们看到了社区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与此同时,队员们还发扬志愿精神,每天下午在社区值班,协同社区工作人员巡查社区安全。通过两周的走访调研,整理出的《社区案例调查报告》,获得社区高度评价。
温情瞬间: 镜头内外的岁月长情
7月22日,“湘理同行”团队在社区发起主题摄影活动,用镜头捕捉了10余组家庭的幸福瞬间。
金婚银婚的相守,在岁月里酿成醇厚回忆;沧桑大手牵着稚嫩小手的祖孙,在树荫下漫步成为社区的美丽风景……志愿者轻按快门,捕捉下难忘的镜头。随着挨户奔走,拍摄的合影从三家到十余家,定格的每帧画面都闪耀着岁月从容与童真烂漫的碰撞,让这份跨越时光的爱,愈发清晰温暖。
湘理学子开展社区调研
社区“五老”的记录采访更是让人感怀。73年入党的老医生,服从组织安排深耕医疗领域,在实践中不断精进,坚定做到“24小时守在值班室,手术台就是战场”;一级工程师老周44年坚守施工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坚持和感恩。从“五老”身上,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事业第一”“感恩奋进”的精神和力量。
采访社区“五老”
青春接力: 从实践中汲取成长养分
无论是给孩子上课,还是走访社区调研,都是在社区的烟火气中收获成长。“当孩子把亲手画的画送给我们时,我突然懂了‘教育像是火炬的传播’这句话的意义。我们在被他人点亮的同时,也应该用这份光亮传递给更多人。”队长朱家旺说。
桃源路社区发来的《表扬信》
7月25日,雨湖区万楼街道桃源路社区给“湘理同行”团队发来《表扬信》,对“湘理同行”团队的扎实实践给予“点赞”。
“湘理同行”团队合影
“每一份坚守都值得被看见,每一次付出都在点亮生活。”团队指导老师李亚认为,这场跨越半个月的基层实践,不仅为社区注入了青春活力,更让大学生们在服务中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我们希望这样的实践能够更加常态化地开展,真正实现校地‘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