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11-21
来源:湘潭理工学院
作者:李嘉慧
浏览量:63

一次全英文脱稿演讲、一碗地道的椰浆饭、一场暴雨中的温暖相助……从湘潭到吉隆坡,飞越三千多公里距离,置身于多元文化交融的马来西亚,湘潭理工学院第一批拉曼大学交换生们,正逐步适应当地的学习与生活。
今年6月,18名学子从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获得赴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交换学习的宝贵机会。他们来自会计、计算机、汉语言文学、英语等不同专业,于10月17日抵达马来西亚吉隆坡,在拉曼大学双溪龙校区开启了为期4月的异国求学之旅。

勇气比完美更重要
初抵拉曼大学双溪龙校区,成片的雨树舒展着浓绿枝叶,为步道撑起天然遮阳伞,随处可见的休憩长椅上,不同肤色的学生围坐交谈,空气中偶尔飘来椰香与咖啡馆的烘焙香气。步入楼栋大厅,端庄威严的孔子雕像,瞬间让交换生们回到熟悉又亲切的氛围之中。

在拉曼大学,全英文授课教学让课堂充满了挑战与惊喜。11月3日,交换生们根据自身专业和兴趣选择了不同选修课,正式开启了课程学习。拉曼大学一年有3个学期,11月至12月为第3学期,共7周课程。同学们需在紧凑的时间内完成三门或四门课程的学习与考核。


在湘潭理工学院学习两年英语专业的李嘉慧毫不犹豫地申请了拉曼大学的国际商务专业,选修了法语、演讲和口语交流三门课程。
“You speak English very well.”在第一节演讲课上,李嘉慧就获得了授课老师的表扬,称赞她是其接触过的交换生里英语最流利的学生之一。“我特别喜欢上演讲课,授课老师是一位行事干练的马来西亚女教师,她总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我的优点和不足。”
在一次以“社交媒体”为题的即兴演讲中,李嘉慧的发言吸引了全班同学的专注倾听,并赢得了热烈掌声,这让她备受鼓舞。

“在这里,我学会了勇气比完美更重要。”李嘉慧感慨道。口语交流课上的10分钟脱稿演讲让她印象深刻。“我从未尝试过这么长时间的演讲,当时一度想换课,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挑战。”
作为少数中国交换生之一,她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更要突破心理防线,在异国同学面前自信地开口表达。从“追求完美”到“勇敢尝试”,也成为许多交换生的共同成长。

在拉曼大学的课堂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级的学生混合编班,文化背景的差异让课堂交流充满了思维碰撞的火花。
学校开设的“东南亚多元文化研究”“跨文化沟通实践”等特色课程,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调研为主要教学形式,“多元”不仅是校园氛围的点缀,更深度融入教学设计与课程内容。
在一座校园体验三种文化
拉曼大学校园由两栋红白双色的综合楼构成。在综合楼里,不止有上课学习的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健身房、舞蹈室一应俱全。正如马来西亚本身即是一幅生动的“文化拼图”。将马来、华人和印度三大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多元文化国家。
作为马来西亚顶尖的综合性私立大学,拉曼大学以“多元包容”为办学底色。马来语的轻快、华语的亲切、英语的流畅,在校园每个角落交织回荡。
交换生们初来乍到,便被学校周边丰富多样的美食所吸引。马来档口的椰浆饭、华人档口的福建面、印度档口的抛饼,每一种风味都在讲述这个国家包容的故事。

11月8日,在拉曼大学组织下,交换生们走进马来西亚的城市与乡村,真切触摸到马来西亚多元文化共生的历史脉络。
他们在吉隆坡双子塔下仰望摩天大楼,看玻璃幕墙映出蓝天白云,感受现代都市的活力;在槟城乔治市的街头漫步,指尖拂过百年骑楼的砖墙,看墙上绘满融合中式门神、英式钟楼、马来花纹的街头艺术,听当地向导讲述“世界文化遗产”背后多元族群共生的历史;在马六甲古城的红屋广场驻足,触摸荷兰殖民时期留下的红色砖墙,再到邻近的鸡场街品尝地道的娘惹糕,感受华人与马来人通婚形成的“娘惹文化”中,甜酸交织的独特风味与刺绣、瓷器等工艺的融合之美。
来到马来西亚不久,交换生们就切身感受了当地的多元文化,度过了印度裔的屠妖节活动。在10月下旬,为了迎接节日到来,各商场会布置上鲜艳的彩米画,楼下的超市也因为节日的到来提前关门。中文2402班温雨晨回想起节日的氛围,不禁感慨道:“彻夜绽放的烟花、鲜艳的彩米画,让我仿佛置身另一个‘春节’。”

“我们小组的课题是‘传统节日的现代传承’,我介绍中国春节,马来同学讲开斋节,印度同学谈屠妖节。”数智管理学院会计2403班谢雯轩说,“原本以为文化差异很大,却发现‘家庭团聚’‘感恩先辈’‘传递祝福’是所有节日的核心。这种共鸣让我明白,文化差异不是隔阂,而是理解世界的更多维度。”
在异国他乡感受温暖
在拉曼大学学习生活的两个月,从最初购买生活用品、适应坐式马桶,到后期的财务管理、行程规划,交换生们在异国他乡学会了“事事亲力亲为”。而在这段旅程中,最让交换生们感到温暖与幸运的,莫过于遇见了一群热心的朋友与同班同学。
“不明白含义的商品,就买和国内相同包装的;在马来西亚的学校和一些公共场所是不能穿短裤短裙;本地人竖大拇指是向你打招呼……”在口语交流课结束后,李嘉慧正独自琢磨着令人困惑的课表时,两位本地同学主动邀她共进午餐。
餐桌上,她们兴致勃勃地为她介绍周边美食和生活经验。李嘉慧还和一位叫新雅的马来西亚学姐成了朋友。新雅学姐待人热情,不光主动关心她,还时常用中文帮她解答课上没听懂的问题。
异国他乡的温暖往往来自不经意的瞬间。“吉隆坡的天气它是翻云又覆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几名交换生被困在教学楼门口。学校保安阿兹曼主动上前,不仅帮她们叫车,还掏出10马币垫付车费,反复叮嘱司机:“路上慢一点,注意安全”。

“你们离家远,有困难就找我们。”阿兹曼的话让她们眼眶湿润。
几天后,交换生们特意到校园附近的奶茶店买了杯奶茶送到保安亭。当阿兹曼接过奶茶时,惊喜地笑着睁大了眼睛,还特意拿出手机对着奶茶拍照,转身对着两人比了个心,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谢谢,你们有心了。”

这样的温暖无处不在。超市里主动提醒更换烂水果的收银员、公交车上友善打招呼的当地居民、课堂上耐心解答问题的老师同学……都让交换生们感受到“无关国籍与语言,真诚的帮助总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11月,拉曼大学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换生举办了一场迎新见面会。在晚会上,大家载歌载舞,交换生们惊讶地发现,新生中竟有一位60多岁的马来西亚阿姨,同样满怀热情地开启大学生活。
这一刻,交换生们深刻感受到年龄不是界限,文化不是隔阂。正如拉曼大学国际交流处负责人所说:“交换学习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走出舒适区’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世界,也重新认识自己。”


近日,湘潭理工学院国际交流处公布了新一批赴泰国交换学习的学生名单。据悉,第二批赴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的交换生名单也即将揭晓。
面对未知挑战,已经逐渐适应当地生活的李嘉慧在电话里与新伙伴分享道:“别害怕语言或文化的差异,大胆去交流、去体验。你会发现,大多数人都愿意用善意接纳你,而这些经历会成为你最珍贵的成长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