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综合要闻 他很“顶”,却很“接地气”!

他很“顶”,却很“接地气”!

发布时间: 2025-11-24

来源:湘潭理工学院

作者:杨山燕

浏览量:5

分享

“老师人帅、水平高、讲课生动风趣。”

在数智管理学院的学生眼中,岳佳是一位“反差感”十足的老师。初见时,他文质彬彬的外表、温文尔雅的谈吐,令人误以为他是个艺术工作者。而随着了解的深入,学生们发现,这位看似书卷气浓厚的青年教师,实则是一位学术深厚、思维活跃、极具亲和力的“引路人”。

EVENT / 01 / PART

讲台育人者:于平凡处育桃李

“他的课一点都不枯燥。”

这是学生们对岳佳课堂的一致评价。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上,岳佳为营销2301班和物管2301班同学们讲授课程,他没有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而是第一节课就抛出“实战任务”:围绕郴州特产如脐橙、辉山雾茶等真实产品,鼓励学生开展市场调研、参与直播销售、撰写营销方案。

岳佳在课上常把“没吃过产品,做调查就没底气”这句话挂在嘴边。为此,他特地联系朋友寄送几箱脐橙,想后续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产品。“他把课堂变成了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让我们觉得学的东西有用、能用。”营销2301班唐圆说。

“很亲和,接地气,没有距离感。”

课间休息,岳佳常常利用这短暂时间主动与学生交流,关心大家的学习进展和日常生活。“听到老师是学院副院长,本来以为会很严肃,没想到性格平易近人,温和且有耐心。”课后,物管2301班的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总能得到迅速而详尽透彻的解答,毫不敷衍。

2021年,岳佳来到湘潭理工学院,第一年便到学生处团委工作,并兼上专业课程。在此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多年来,那些已毕业的学生仍与他保持着紧密联系。“无论是学习、创业,甚至情感问题,我都乐于倾听并给予帮助。”岳佳说。

“虽未当面请教,但岳佳老师对理想的坚守、对学术的赤诚,始终激励着我们。”

有一种影响,可以跨越空间的阻隔,静默而深沉。岳佳于行管2201班的邓佳佳团队便是如此。2024年,岳佳作为指导老师,线上指导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当时团队选题聚焦《资源禀赋对家庭农场环境友好型行为的影响》,面对陌生的农业领域,岳佳并没有直接给出方向,而是抛出几个关键词——绿色生产、效率、碳排放,让学生自主思考、选择感兴趣的方向。

从2024年4月参赛至2025年项目获校级立项结题,这一年间,岳佳如同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分享资料、耐心解答疑问,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作能力,引导他们从文献中自主构建认知框架,全力支持团队成长。

“他不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老师,而是真正在激发我们的兴趣和思考。”团队成员方芊说,“他让我们觉得,科研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触摸、可以参与的。”

EVENT / 02 / PART

科研探索者:于无声处听惊雷

耐心细致、大胆求索,做教学如此,做研究亦然。2022年,在学校支持下,岳佳开始攻读管理学专业博士学位。

在读博期间,除了吃饭休息,岳佳将近90%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学术科研上。这段无声的岁月里,电脑是他最熟悉的伙伴。长久的理论积累和日复一日的沉浸钻研,最终厚积薄发,化为丰硕的成果。

2024年、2025年,岳佳连续两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和国际能源顶级期刊《Applied Energy》、《Energ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图片

图片

这种“甘坐冷板凳”的坚持,被他谦逊地归结为“兴趣”。对他而言,科研不仅是工作需求,更是一场探索未知的冒险。

“做科研,我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兴趣的。”岳佳老师坦诚地笑道。他的科研之路始于硕士阶段,环境的熏陶和导师的严格要求,让他“不想掉队”。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他埋头打基础,学习理论方法,却在一次次探索中意外地发现了乐趣。

“当你做出成果,自信心就有了。分析一个问题时,又会自然产生新的思考,想解决下一个问题。”岳佳将学术研究比作栽一颗树苗,培育过程中每一根新枝都会牵动着他的关注和好奇。而当他选定一个方向悉心照料,看着它不断成长时,坚持也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岳佳的研究聚焦于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必须“接地气”的领域。

在读研期间,岳佳便跟着导师团队深入江苏、浙江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大量家庭农场,系统收集一手数据。正是在这过程中,他敏锐察觉到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之间的现实问题,从而确立了后续的研究方向。

毕业后,岳佳进入湘潭理工学院任教。在此期间,他延续了既往的研究方向,并紧密结合湖南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于2022年主持完成了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一项、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一项。

“如果一项研究能解决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并带来科学上的启示,我会非常兴奋。如果成果还能为政策提供参考,那就更有了社会价值。”这份源于内心的成就感,成为他持久动力的源泉。在未来,他期望继续深入田野调查,带领湘潭理工学院的同学们一同探索,在“接地气”的实践中共同成长。

今年回来,再次站上讲台,既要兼顾科研又要投入教学,这意味着岳佳需要付出双倍的时间和精力。

“再忙也会挤点时间给科研。”白天,岳佳忙于课程教学和各类工作规划与落实;午间,在办公室短暂小憩;晚上下班后,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投入研究,常常一坐就是深夜十一点后才离开。岳佳办公室里摆放的午休床,见证了他为平衡工作与科研而早出晚归的日常。

EVENT / 03 / PART

生活感知者:于无色处见繁花

“生活,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予我们惊喜与挑战,正如那无色之处,往往孕育着最绚烂的繁花。”

每个忙碌阶段,岳佳依然能见到生活中的细微美好。在教学和研究之余,他喜欢运动、热爱美食、沉醉于自然风光……尽情地感受生活的多彩。

和所有科研工作者一样,对岳佳而言,学术研究从来不是一条轻松易行、一帆风顺的坦途。无论是研究方法论的创新与适用,还是因果关系的复杂辨识,抑或论文被拒的常态,他也曾一次次经历挫折,在反复的否定与失败中艰难前行。

运动成了岳佳释放压力的最佳途径。在湘理时与学生畅快淋漓地打篮球,到攻读博士时与同学定期组队打羽毛球,汗水挥洒间,焦虑与疲惫随之消散。

压力大时,他喜欢去江边散步,或探访古街,用笔尖记录感触。“有一次,一时思乡,就写了一首词。周末和几个朋友偶然在城中发现一个河畔公园,也会用文字记录下当时的场景……”随笔写作,是岳佳与自我对话的独特仪式。

此外,岳佳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爱好者”。在校团委工作期间,他就与学校美食社密切联系,不仅参与组织策划校园美食节,更和学生一同参与,乐在其中。

闲暇时,岳佳也会与朋友聚会、玩桌游、喝茶畅谈。他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打破了人们对科研工作者的固有印象。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优秀,是能够在理性与感性、坚持与热爱、事业与生活之间,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从容而坚定的道路。

“我的教学,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我的科研,是为国家积累知识。这两件事,本质上是同一件事——为未来播种。”

于讲台之上春风化雨,在学术之巅上下求索。从不确定性中找确定性的漫长修行中,岳佳将一路勉励自己的话语,也赠予所有如他一般,仍在路上跋涉的同道中人:

保持好奇与热爱,但学会与“挫败感”共处;从小处着手,但永远抬头看路;持续努力,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