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7-02
来源:湘潭理工学院
作者:杨山燕、倪余靓
浏览量:19
为深化产教融合,服务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7月1日,湘潭理工学院组织482名教师,组成新能源和汽车制造、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大健康、文化商贸旅游四大产业调研组,深入湘潭市12家重点企业开展实地调研。
此次调研由湘潭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工信局、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广体局协同推进,旨在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新能源和汽车制造组: “智造课堂”开进生产线
120余名教师走进屹丰汽车、浩润汽车、拓普汽车等企业,深入车间一线详细了解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过程和产业发展情况。
“我们看到了企业对智能装备运维、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人才的迫切需求。”汽车与能源学院唐振表示。
市工信局简忠玉调研员在座谈会上指出,未来3-5年,湘潭将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卡脖子”技术、实现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高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组:
打造“数字工匠”培养体系
毫米波雷达辅助智能驾驶、AGV自动导引车在繁忙的生产车间运送成品、无尘操作间里上百台电脑正测试一张张出厂芯片……120余名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数智管理学院教师走访调研时变通讯、华菱线缆、酷牛存储三家“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针对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的发展方向,华菱线缆数据中心主任陈炎炎提出:“我们急需既懂硬件运维又掌握软件设计的复合型人才。”
产业需求的“信号灯”,就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副校长谢宋和表示,学校将与企业共建科研创新、实践教学、学生就业“三个基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大健康产业组: 构建医疗器械人才“培养高地”
大健康产业调研组120名教师走进华芯医疗、永灵医疗、华熙生物三家医疗健康代表性企业,见证了国产内窥镜的技术突破,参观了省级环氧乙烷灭菌中心和生物活性材料生产车间。
“通过校企合作,我们不仅仅希望为自己的企业培养人才,更希望为整个行业培养共性高端人才,比如生物工程、细胞学、分子学、电气安全、电气自动化、物理材料学等方面的创新型人才。”湘潭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尹艺霖表示。
副校长戴树根介绍,学校正与德国富特旺根大学合作,助推湘潭医疗器械产业园与德国图特林根医疗器械小镇产业对接,并通过国际校际联合人才培养项目,为医疗器械产业输送高质量人才。
湘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周艳表示,医疗器械产业是湘潭市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要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推动高校科研优势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文化商贸旅游组: 探索“科技+文旅”新模式
在湘潭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50余名教师调研了桑尼森迪玩具、芒果文旅、步步高等企业。
在桑尼森迪玩具制造公司,教师们深入了解了盲盒经济与场景化玩具场景的创新发展;在芒果青年码头,教师们体验了元宇宙等新业态;在步步高九华门店,教师们目睹了“胖东来”管理模式在商品品质管控、服务流程优化等方面的改革成效。
副校长钟志平表示,将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企业案例课程,培养适应“科技+文旅”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湘潭理工学院立足长株潭一体化,聚焦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把专业链建在产业链上,初步形成“四链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次调研活动不仅是学校对地方产业链的深度把脉,更是主动锚定先进产业、重构育人生态的铿锵宣言。当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一幅政校企携手共绘的现代化产业新蓝图正在莲城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