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7-11
来源:湘潭理工学院
作者:唐莉、崔大权
浏览量:29
7月5日至8日,湘潭理工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赴井冈山开展红色研修实践活动,通过踏访革命遗址、感悟精神内涵、创新育人形式,让红色基因在行走中传承,让革命精神在感悟中扎根。
寻红色足迹:在历史现场触摸革命温度
循着革命历史的足迹,在一个个红色地标中,沉浸式感受井冈山斗争的峥嵘岁月。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泛黄的文献、锈迹斑斑的武器、复原的战斗场景,串联起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革命脉络。大家在“星火燎原”展区驻足良久,通过多媒体互动技术,直观感受红军队伍从零散到壮大的艰辛历程。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内,大家整齐列队,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鞠躬致敬间,是对革命烈士的追思;誓言铿锵里,是思政育人使命的重申。
茅坪八角楼的煤油灯依旧明亮。在这盏灯下,毛泽东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著作。讲解员现场铺开历史地图,对照当年的割据区域,详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过程,教师们围坐聆听,仿佛穿越回那个油灯下的革命夜晚。
黄洋界哨口的炮台静静矗立。“当年红军就是在这用滚木礌石打退了敌人四次进攻!”随着讲解员的讲述,大家登上哨口工事,远眺群山起伏的地形,真切体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意义,耳边仿佛回响着当年的枪炮声与冲锋号。
悟红色精神:从峥嵘岁月中汲取信仰力量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参观,思政课教师对井冈山精神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直观、更加触及灵魂。
大井朱毛旧居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部黄俊峰主任开讲微党课,她深情讲述革命战士何长工的事迹,从奔赴革命、坚守信仰到奉献终身,细腻描绘让不少教师共情落泪。这堂微党课,不仅是历史叙事,更成为思政课“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教学示范。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在井冈山革命旧址群,这首红军歌谣道出了当年的生活常态。在黄洋界哨口,参与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体验式教学,大家肩扛“扁担”,在崎岖山路中体会艰苦奋斗精神,这为思政课设计“重走红色路”实践项目,引导学生身体力行悟初心,提供了实操样板。
将革命先辈故事转化为思政课堂的精神养分,引导学生理解信仰的力量,体悟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的精神品格,正是湘潭理工学院项目制实践教学中“红色育人”的生动注脚。袁小婷、王巍、方露等老师在交流中纷纷表示,以前在课堂上讲理想信念,总觉得距离学生很远,但看到何长工用过的破旧背包、听到他“革命不成功,决不罢休”的誓言,突然明白,“坚定的信仰正是在具体的苦难与坚守中扎根的,以井冈山精神为代表的红色精神为我们的思政课提供了最鲜活的案例。”
启育人新篇:让红色基因持续焕发活力
暑期研修是思政课教师一次重要的自我思考、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机会。校党委书记赵婵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工作会议上多次嘱咐思政课教师,要把研修活动做出成效,努力转化成育人效能,成为红色育人的生动实践,努力形成“沉浸式体验+系统性转化”的长效机制。
研修团队携带专业设备,拍摄革命遗址影像资料,采集烈士手稿、红军日记文献,整理口述历史素材等,建成包含“实物档案”、“故事地图”“精神谱系”三大板块的红色资源库。
在“三湾改编旧址”,讲解员以生动讲述还原“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创举。李洋老师结合思政教学实际补充解读,提出思政工作也需以“支部建在课堂、建在实践”的途径,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在八角楼现场,陈晓剑老师讲授了《实践论》的诞生背景,在黄洋界结合军事地理学分析保卫战战术,将专业知识与红色历史深度融合,让讲解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思想深度。付云华、谢政才、袁建平等老师也就相关主题开展了现场教学。
行程尾声,“学习革命历史,赓续红色基因”总结分享会召开,李春香、方露、周凤莲、郭英、夏平等教师结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际,分享研修感悟,探讨如何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实效,为学校特色实践教学注入红色活力。大家一致认为,此次研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把研修成果转化为教学创新的动力,将红色基因融入项目制教学、特色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知信行统一中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返校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立即组织井冈山实践研修第二次分享会,会上,教师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大家都表示将紧密贴合我校CFAP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对“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责任担当”的培养要求,让红色育人从理念落地为具体教学举措。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定平强调,本次研修不仅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更是思政教学创新的新起点,红色沃土上的所见所感,是我们打磨思政课的宝贵资源。希望大家把这份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将井冈山精神等红色基因,深深融入项目制教学、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此次井冈山之行,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精神的接力。湘潭理工学院思政课教师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在赓续红色基因中坚定信仰,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行动,书写立德树人的湘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