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7-19
来源:湘潭理工学院
作者:单蔡鑫、袁佳炜
浏览量:41
夏日悠长,梦想启航。近日,湘潭理工学院“蓝韵童梦”实践队顺利完成了在邵阳县塘渡口镇塘坪村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6月28日到7月9日,实践队以传承非遗文化为线,以“全人教育”为面,不仅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与欢乐,更在乡村的土壤中种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深刻践行了青年大学生的时代责任与担当。
以“一抹蓝”为引,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
“蓝韵童梦”实践队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带入乡村课堂,让古老的技艺在孩子们心中焕发新生。活动前期,队员们深入调研,专程参观非遗基地并采访了负责人邓主任与非遗传承人蒋良寿,潜心学习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与制作流程。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带来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亲身实践后的深刻感悟。在课堂上,从蓝印非遗历史的生动讲解,到制作流程的细致示范,再到一场别开生面的“蓝色扎染实验”,队员们引导着孩子们亲手触摸、制作、感受。当一块块白布在孩子们手中经过浸染、氧化,最终绽放出绚丽的蓝色图纹时,一同绽放的还有他们眼中对本土文化的惊奇与自豪。
这“一抹蓝”,不仅是色彩,更是一种文化烙印,它让孩子们明白,自己家乡的土地上孕育着如此美妙的艺术,从而在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以“七彩课”为翼,守护全面成长的天空
“蓝韵童梦”实践队的影响力远不止于一堂非遗课,他们着力构建了一个守护儿童全面发展的“七彩课堂”。针对乡村儿童的安全需求,队员们精心准备了防溺水、防性侵、防毒品、防诈骗的“四防讲座”,用通俗易懂的案例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面对日益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队员们开设了心理健康讲座,并组织了观看《寻梦西游记》电影、写观后感以及师生互写书信等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内心世界、学会表达情感。
此外,从“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文化故事会,到锻炼协调能力的“摸石过河”体育课;从学习传统礼仪的文化熏陶,到发挥创意的纸杯风车、画框制作等艺术手工课,实践队用丰富多元的课程,全方位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潜能,为他们的暑假乃至未来的人生,描绘出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底色。
以“一份情”为根,深化乡土联结的温度
此次三下乡,不仅是一次单向的“支教”,更是一场双向的“奔赴”。
在“教学”之外,队员们投入大量时间进行乡土调研。他们走进田间地头,与村干部深入交流塘坪村的振兴规划;他们怀着崇敬,寻访并记录了抗日老兵的峥嵘岁月;他们前往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感受红色历史的厚重。这些经历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脚下这片土地的过去与未来,也让他们对“青年责任”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活动的尾声,一场温馨的家长座谈会和师生离别分享会,将这份情感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用稚嫩的语言表达着不舍,家长们用质朴的感谢肯定着队员们的付出。这份真挚的情感联结,是本次实践最温暖的成果,它让队员们明白,他们的青春汗水,已经真正地融入了这片土地的脉搏之中。
为期十余天的实践活动虽然画上了句号,但“蓝韵童梦”实践队在塘坪村留下的影响才刚刚开始。那一抹抹亲手染出的蓝色,那一堂堂充满欢声笑语的课程,那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共同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了翅膀。告别不是终点,而是队员们与塘坪村许下的又一个七彩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