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湘理人物 陈晓剑: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在心上

陈晓剑: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在心上

发布时间: 2023-10-28

来源:湘潭理工学院

作者:赵茜

浏览量:654

分享

陈晓剑: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在心上

人物名片:陈晓剑,中共党员,湘潭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湖南省高校新进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班“优秀学员”。湘潭理工学院“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大学生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开心农场里,他和学生们一起锄地拔草分享果实;秋招见面会上,他四处奔走收集适合学生的企业信息;三尺讲台上,他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教授思政课。第一次采访,是在困乏的午后,他活力满满。第三次采访,他唱起了《南泥湾》,兴致勃勃说着:“我以后想用音乐来讲思政课”。



一块土地

我是湖南衡阳的细伢子,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村里地头,我到处跑,一草一木,我很熟悉,是个地道乡下细伢子。七八岁,我便开始帮家里做事,姐姐们在家做家务,我耕地、放牛、种菜、挑水、捡柴、收割,不说样样做得好,但也都会。

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农忙的时候帮家里插秧收割。站在农田里,有时蚂蟥虫子黏在腿上,日头很晒,把稻苗一根根插到田里,种下的是一家人丰收的希望。到秋天,终于等来了收割,我兴冲冲地跑到田里,一手拿着镰刀,一手抓着金灿灿的稻穗,开割!

其实,这是我第一次收割,初生牛犊不怕虎,眼看着爸妈都快收完一亩地了,我还只收完两三分,一亩地有学校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我一急,心一动,手也跟着变快,镰刀很利,把小拇指割得血流不止,直到现在,指甲都是变形的。

那时,我只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原来,这就是“粒粒皆辛苦”,也是童年的经历让我明白是劳动让我有勇气面对一切挫折。

但那个头顶烈日收割的小孩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站在讲台,站在“开心农场”和学生分享幼时的经历,讲着“人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全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是湘理,一片片褐色的土地唤醒了我这个农村人扎根的记忆,我不想单讲理论,我想既然学校有沃土,那我就和学生一起去探索思政课的奥秘。

我当班主任,班上有地,地里种向日葵,种玉米。当时,办公室在三教,下班后,我经常去地里看看,有杂草长出来,我就拔掉,也喊着学生一起来拔草。学生买来除草剂,想一举歼灭杂草后一劳永逸,但杂草如同敌人,需要我们有组织消灭,我指导他们排班定期清除。

我自己也有块地,种了二十颗辣椒、六颗茄子、六颗香瓜,我发朋友圈记录它们的成长,香瓜结果了,很香很甜,我分给学生、同事,茄子炒了盘菜,辣椒多得很,我特地买了个坛子,做成泡辣椒,吃了很久。看着幼苗结成果实,我又想起了学生,他们也是小苗,需要呵护,才能茁壮成长,经历风雨。

所带班级还有公共区,是三教前坪,有段时间,区域里杂草疯长。傍晚,我和其他两位老师看到了,就把杂草全部清好,拔了个把小时,然后拍照发到班上。当老师们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而非只是要求学生去做,学生们也开始注重公共区域卫生。

土地带给我思考,杂草是敌人,无组织的行为方式也是敌人,我不由地想起毛主席在《论持久战》里所提“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思政老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主动领悟劳动的意义。

正因如此,我申请了2022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创新研究”并成功立项,针对目前在劳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思考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正视劳动的价值,珍惜劳动的成果,让大学生真正做到想劳动、能劳动、会劳动,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劳动实践,尊重劳动......

四个班级

说实话,接到要当122人四个班的班主任通知时,我担心经验不足的我做得不够好,但我始终认为,教师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没有情怀,做不了教育,没有爱心,当不了老师。

因此,我给自己定了要求:努力做学生心灵上的引路人、学习上的知心人、生活里的贴心人,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想把四个班带好,第一步是沟通。我坚持邀约班里的学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学生的内卷压力、考研考公焦虑、生活困难,平常学生找我,我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除了备课上课之外,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处理班上学生的各种事情。有沟通了解,我觉得学生个个都很优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在我心中都是最好的。

第二步是行动。2023年9月16、17日,我带的两个法学班要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考点设在湘潭大学。湘大和湘理距离不近,搭公交,转车,得花不少时间,我也考试过,这考前的时间安排很关键。我立马问学生想法,有的同学想要去租房,有的同学想搭车过去。

怀揣着当爹又当妈的心情,脑海里一瞬间冒出许多忧虑......他们选择租房的地理位置合不合适?地方安不安全?学生们是孩子,能省一点是一点,为省钱选择环境差的地方怎么办?如果搭公交、拼车耽误时间怎么办?

从方方面面去想,我实在是很难完全放心下来。我索性决定:与其在学校时时刻刻悬挂着一颗心担忧学生的情况,不如我亲自为他们“保驾护航”。于是,我便和两位老师商量自己开车去接送参考的学生。

送考前一晚,我再三叮嘱大家务必带好身份证、准考证和考试文具等。考试当天,我温馨提醒他们,考试要放平心态,开车带着他们提前到了考点,我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地,虽知她们前往法考考场的终点已经到达,她们的终点绝不止于此。

第三步是做朋友。有天,学生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哽咽着和我说她考试一直未过,她是不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自我否定、怀疑的她令我十分心疼,我不会说漂亮话,从自己成长经历入手开解她:我也迷茫过,高考没得选,专业选择财务管理。大学毕业后进过企业,下过基层,最后又考了研,当了思政老师。

有过曲折,有过迷茫,也有过挫败的瞬间。和很多90后年轻人一样,什么都想尝试,但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出发,做什么都不晚。我又缓缓地说完自己如何经历考研低谷期后,她慢慢调整好情绪,重拾起信心,没多久跟我报喜说已经通过考试了,我很欣慰。

学生要就业,我线上开班会,指导学生们做职业生涯规划、修改打磨简历,抓住校招宝贵的机会;学生要考研,我鼓励指导他们报名,学习上有问题尽管找我,我尽力办到;学生要考公,我推荐读陈行甲的《在峡江的转弯处》。

这本书是陈行甲的自传体随笔作品,写了陈行甲从大学毕业到基层工作九年多的生活经历,回顾他在巴东任县委书记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其一往无前的冲劲与勇气,杰出的学识与才能,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成功扭转一个县的政治生态。

学生看完说,“小陈陈,你推荐的书真好,今天又学到了!”所带班级很多学生叫我“小陈陈”,这个称呼我喜欢,感觉和学生距离拉近了,心中暗暗自喜。


三尺讲台

“听我们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我想采用“思政+音乐”的方式,给同学们授课,这是去延安学习后感悟到的。

学校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我去了延安。同期学习参加培训的老师都说,“你是从毛泽东故乡来的啦!真好,又走过毛主席住过的地方。”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待了13年,像《南泥湾》《东方红》《黄河大合唱》,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留下的,这些都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传唱,感恩的是那个伟大的时代。大学生学习思政课,就是让学生增强使命担当,了解“四史”,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目前收集资料还不全,我想把音乐当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收集个80-100首,逐一学习。首先我要把它全部弄会,把歌给唱会,把歌琢磨透,理解歌词里面的魅力。然后再结合我们的课程内容给学生去课堂上呈现出来,我跟你讲这种形式,对我们的学生应该会很有效果,会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我喜欢拿着备课本与教材满怀热情地走进教室,站上我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像我曾经的老师一样讲着同样的知识和道理,为同学们解答疑惑。其实我学生时期,伯父当村书记,我常和他聊天,谈论时政,也常跑到市里新华书店,把吃饭的钱省下来去买书,珍藏在家。那时候,我就对政治、军事、历史开始感兴趣,是兴趣,是耳濡目染,我爱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爱上了讲思政课。

我考研,《共产党宣言》翻了不知道多少遍,每一次看都有新的感悟。但当我来到湘潭理工学院担任思政课专职老师,当我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才明白,我花那么多时间走过的路、习得的经验,不能苛求学生们一次性都学会。

我当教研室主任,制定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程安排,是教研室的日常工作。去听课是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反馈,定期磨课分享,相互学习借鉴。这个学期,马院开启了 “青蓝工程”,我担任指导老师,和新进青年教师一起成长,一起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上课,我讲湖湘文化,如魏源、左宗棠、谭嗣同、杨度,“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用毛泽东诗词去激励学生观照天下,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胸怀“国之大者”。

其实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的认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思政课不能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需要价值的引导,而这是潜移默化的。课堂上,我对同学一视同仁,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我不会因为课堂上某些同学比较内向,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而去偏向那些外向敢于表现自己的同学。

我尊重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和有待发掘的潜力,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的职责就是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明确人生的方向,引导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