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4-08
来源:湘潭理工学院
作者:薛瑞众
浏览量:43
点名次数0,学评教全校前10%,听课抬头率90%,每堂课集中面授100人,一学年为1200名学生上课……这些数字,集中到一位大学老师身上,他该有着怎样的魅力和风采?
持有这些数字的,是一位“准90后”,有着10年“资深”教育教学经验的年轻人,在学校里,他被学生誉为“思政教师中的YYDS”。这位老师,就是湘潭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崔大权。
课堂上的崔大权
“崔老师的授课趣味满满,知识面广得就像‘哆啦A梦’的口袋,每次下课我都感觉没听够,真的很佩服他,我们心中青年男教师的‘天花板’。”谈起崔大权,中文2107班蔡昕怡就像“小迷妹”一般,满脸的钦佩,话语间尽是对他授课水准和深厚学识的由衷赞美。
今年1月,崔大权高票入选学校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年会上,湘潭理工学院校长袁礼斌亲自为他颁发荣誉证书,鼓励他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上好每一堂思政课,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以思政养分给力大学生“拔节孕穗期”。
一支粉笔,一个课件,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向齐刷刷的满堂本科大学生,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地讲述中国近代发展之路……顺手拈来的经典故事,妙趣横生的讲授风格,时而让学生认真思考,时而引得学生开怀大笑,教室里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崔大权的课堂,就是这样的引人入胜、热闹活跃。
经典故事,启润人心“及时雨”
逐梦“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誓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黄大年,用教育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的张桂梅,笃行在刀尖上“跳舞”的大国工匠徐立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崔大权用一个个经典故事,向学生们诠释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那就是,要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授课中的崔大权
故事讲到动情处,崔大权的声音有些哽咽。坐在讲台下的学生,有的眼睛里早已沁满泪水,感动不已;有的表情凝重,陷入静静沉思。
“老师,我们要向民族脊梁学习,做为国为民的人!”“老师,我们一定会认真践行‘知行合一,精益求精’的校训,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做踔厉奋发、笃行不殆的追梦人!”
学生的积极反馈,让崔大权内心充溢着欣慰与惊喜,彷佛回到了“恰同学少年”的本硕时代。无论在江苏大学读本科,还是在湘潭大学读硕士,他的梦想,都是做一个能够影响更多人的人。而今,站在讲台上的他,从事的正是这样的事业。这个事业,是培根铸魂、启润人心的事业,是为学生种下真善美“种子”的事业,是他内心所热爱、愿意坚持一辈子的事业。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如何既把握好理论深度,又增强知识的趣味性?这个问题,崔大权苦苦思索过。通过实践,他发现,把理论和故事相结合,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抬头目光和点头频率。就这样,讲故事成了他上课的常态化举措。课堂上,他经常结合历史事件,将所要讲述的知识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们分享,给学生以生动启发。
“崔老师经常给我们声情并茂地讲毛泽东、周恩来等历史伟人和向警予、杨开慧等革命先烈的故事,讲中华民族崛起的坎坷征途,让我们的内心深受触动,精神上受到洗礼。通过他的课,我们对家国的爱愈发厚重,这份爱,是我们坚定前行的不竭动力。”自动化2102班阳德庭说,崔大权让他对“四个自信”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我将更加努力地学好专业,毕业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故事韵味悠长,内涵启润人心。汉语言文学2108班蒋姿说:“崔老师擅长以讲故事的方式,把平摊在课本上的文字具化成画面,但又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讲述,他常会引导我们深入思考一个个历史故事背后所隐匿的深刻道理和深远影响,如同一场‘及时雨’,廓清了迷离我们的视线,让人受益匪浅。”
2021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电商1922班学生曾莉非常喜欢崔大权的课,每次上课,她都会抢着坐到前排。“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授课,每次崔老师都能条理清晰地向我们讲解历史事件,同时结合课堂需要,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绘声绘色地为我们展示一幅立体全面的历史画面,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我真心觉得,崔老师是思政讲台上风采飞扬的‘故事达人’。”
幽默风趣,课堂堪比“脱口秀”
在许多人眼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样的课程,几乎就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崔大权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只要沉下心来,用心去钻研、探究,就一定会发现这样的课程里蕴含着大大的“宝藏”。“我发自内心地热爱我的专业,喜欢这门课程,而且,相信自己一定能给学生上好这门课。”
崔大权在课堂上板书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纯理论知识,要将很多原本深奥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在充分考量表达边界的基础上,崔大权将“00后”大学生喜爱的新表达方式和网络热点搬到了课堂上,并进行了适当的幽默发挥,引导大学生们独立思考。
湖南省第六届大学生写作竞赛一等奖得主、中文2028班杨蕙毓经常跟室友分享上崔大权课的心得,她觉得,崔大权的课幽默诙谐且不失风趣,旁征博引且立足课本,道理深刻且浅显易懂,可以说是“寓教于乐”的典范。“上课的过程中,崔老师的妙趣横生就像现场直播的‘脱口秀’,简直不能太赞了!”
“有一个学生,每次我去上课,她都会对着我笑,我问她笑什么?她说,我在期待老师今天会讲什么段子。”崔大权觉得,这种正向反馈,对于促进、改善教育教学颇有益处,起到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一传十,十传百。湘潭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个讲课“有意思”的思政老师,在校内外传了开来。崔大权的课堂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慕课”者,这其中,有高年级学生,也有大一新生,他们把崔大权比作湘理版“徐川”,一位以思政课打开大学生认知边界的“斜杠”青年。
课堂上的幽默风趣、游刃有余,不仅是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吸收知识的妙招,更是深厚积累、充分准备的体现。英语2106班雷粤婷认为,崔大权的出色授课,建立在将课本内外知识传授到位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又建立在充分的内容储备基础之上。“这样高水准的授课,是对学生的高度负责,拓宽了学生眼界,增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深受欢迎。”
良性互动,成长路上“启明灯”
崔大权的课堂活跃、民主。他经常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良好的逻辑思维、优秀的个人谈吐、扎实的写作能力,是大学时代应该去积极培养的。中文2106班王佳仪说,崔大权的课堂,让她拥有了这样提升、完善自我的机会。“崔老师鼓励我们阅读红色经典,领略革命人物的智慧和精神,还经常给我们上台发言、演讲的机会,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胆量,还给我们注入了自信心。我由衷觉得,崔老师不仅是一名知识的传播者,更像是我们茫茫人生中的一盏明灯,启发我们思考,开拓我们认知,可爱、可敬!”
一堂好课,给学生的应该是一场精神的盛宴,一种美妙的体验。崔大权讲课的认真投入、纲举目张,以及和学生形成的良性互动,让信息与计算科学2101班的陆子平特别喜欢他的课堂。“崔老师为人和蔼,善于通过互动,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拉近了和学生彼此间的距离。”崔大权在课堂上的一句话至今给陆子平和班上的同学产生着深刻影响,这让他觉得遇到崔大权这样的良师益友倍感幸运。“崔老师说,大学时期不同于人生其它时期,是你们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你们应该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好好学习,然后享受你们美好的大学生活。这句话指引了我,也触动了当时很多陷入迷茫的同学。”
去年下半年,崔大权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在所授班级开启了“教师引导、小组备课、学生讲解、课堂串联、学生点评、师生总结”的教学模式,对思政课教学进行过程创新、方式创新和评价创新。同学们积极备课,自告奋勇上台分享,当起思政“小老师”。点评和总结环节,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想法,针对同学们的知识和理论“盲点”,崔大权及时进行政策解读和理论分析,给同学们做出正确引导。这种创新的授课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公管2021班何钰堃对崔大权的教学模式很是认同,他觉得学生在与老师的良性互动中可以通过自主探索和思考,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崔老师每节课都会选择3名左右的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时事热点和红色经典的看法,这让我们感觉很有教育意义,而且,他会及时给予上台分享的同学以积极的反馈、合理的建议和客观的评价,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让学生的学习由一个简单的输入过程,变成一个极具意义的输出过程。”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崔大权都以与学生良性互动的姿态,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成长。他经常告诫学生要建构正确的三观,踏踏实实走好人生每一步;他还会指导学生查阅文献、细致排版,用心写好每一篇论文。有的同学在晚上十点后还给崔大权发微信,向他探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请他指点成长路途中的迷津,崔大权总是给予耐心解答,直至学生满意为止。
崔大权和学生谈心谈话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最关键的是要研判国情、社情和学情,把自己的教学同国家大势、社会形势和学生‘心事’紧密结合起来。要在立足为国家造就接班人,为社会培养建设者的宏大目标下,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困,排学生之忧,纾学生之难,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这是崔大权在入围学校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时写下的教学心得,他说,他将始终坚持自己的这一真实想法。
匠心耕耘,教学科研“奋斗者”
一堂好课,既要看学生的反馈如何,更要看是否有高质量的“干货”,即能否将其打造为“金课”。而“金课”,正是崔大权所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为了给学生上好课,即使科研任务再重,他都会秉持工匠精神,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以高度的自律和责任感要求自己。
崔大权的课堂上,不光是在校大学生,湘潭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校内其他部门的许多同事也常常走进他的课堂聆听。马院青年教师李洋听过崔大权的课,他发现崔大权在课上不仅收放自如,学生听得投入,而且整堂授课质量非常之高。“在崔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还能学习很多课外的知识,学生都感觉收获很大。崔老师的身上闪耀着‘大家’的风采,这很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好好学习。”
青年教师林炎红是本学期从学生处新调到马院的青年教师,为了“取经”,她经常去听崔大权的课。“崔老师学识渊博,教学细致认真,儒雅中不乏果断,沉稳中透着幽默,给了我许多教学方面的指导和启发,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崔大权与部门同事交流备课心得
2021年12月份,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崔大权应邀为湘潭理工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的第六部分“十条历史经验”中的“坚持开拓创新”专门作了讲解,受到全体与会人员高度评价。为了上好这堂学校最高规格的课,崔大权准备了整整一个星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知道中心组里很多领导、老师都是思政专家,作为一个年轻人,怎样才能在这个特殊的课堂上让自己的授课打动人、说服人?这给我提出了给大学生上课不一样的要求。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办公室许多老师给我提出了好的建议和意见。我能够有这样一次给学校领导上课的重要机会,不光源于校领导对我本人授课情况的关注,更源于学校对我们马院授课团队的高度信任。”
崔大权深知,学生和同事的肯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是十分积极的激励,同时也是一种令人清醒的鞭策,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懈努力,这个过程,没有休止符。“我将坚持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的指引下,勤奋耕耘,务实奋进,以工匠精神,担负起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重任。”
来到湘潭理工学院工作后,崔大权先后主持了3项省级课题,其中有“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社会力量参与‘八五’普法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救亡视域下的湖南近代教育研究”,前两项研究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后一项研究紧密结合自身专业,对教育发展具有积极启发作用。迄今,他已发表论文十余篇,展现了良好的科研能力。
2021年9月10日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崔大权被湘潭理工学院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在同年举行的学校“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中,他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2021年12月6日,湘潭理工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花落谁家?》推文,在留言区,有超过35%的留言都是为崔大权打CALL的,这其中,有他正在执教的学生,也有他教过的学生,还有曾经旁听过他的课的学生,大家纷纷为他点赞、投票,称赞他“认真负责,风趣幽默,有风度有涵养,满满的正能量”,最终,他不负众望,光荣入选。
袁礼斌校长(右一)为学校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颁奖。左三为崔大权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湘潭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定平教授说,崔大权不仅课上得好,深受学生喜爱,而且对于同事,他也总是友好相待、默契合作,是“一个真正的大学教师,未来可期。”
崔大权老师是湘潭理工学院思政课教师群体的代表之一。作为思政教师,他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的重要讲话精神,每两周召开一次教研会,研讨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把新思想、新思路、新政策及时融入课堂教学,积极进取,苦练内功,不断改进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茁壮成长。讲好思政课,是一种责任。相信他们一定会牢记初心、勇担使命,持之以恒讲好思政课,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