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8-21
来源:湘潭理工学院
作者:吉可以
浏览量:123
位于闽西革命老区的电池回收工厂,正悄然成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8月20日,福建龙岩上杭县蛟洋工业区内。湘潭理工学院党委考察团在校党委书记赵婵的率领下,走进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这家国内废旧电池回收标杆企业展开了一场产学研深度对话。
吉利科技集团总裁兼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玉东、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项仁勇、湘潭理工学院校长袁礼斌和校党委全体委员,相关二级学院领导及学科专业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常青新能源由吉利科技集团、巴斯夫杉杉能源与紫金矿业三个世界500强巨头共同投资组建,主要目标是实现电池从材料、研发、使用、回收等生态链的全封闭循环。
随着我国电动汽车销售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些退役动力电池不是废弃物,而是宝贵的‘城市矿山’。”项仁勇总经理介绍,2025年,退役动力电池的市场回收量为137万吨,到2030年,这一可预测的数据到将达到350万吨,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8%。
考察组深入电池拆解、电池破碎、湿法浸出车间,现场了解废旧动力电池如何通过先进技术“重获新生”。项仁勇详细阐述了公司在湿法冶金、电池再生等核心技术的突破,表示常青新能源正全面布局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废料再生、高镍三元、富锰基电池等业务,致力于实现极致的经济性与通用性。
未来,公司将在标准化参数制定、区域预处理中心共建、专利池共享、核心工艺开发和设备研发、拆解设备联合研发、区域协同化网络建设等方面,探索创新合作的新路径。
在座谈会上,刘玉东董事长介绍了常青新能源的发展情况。他指出,常青新能源这一“种子工厂”,正在新能源循环经济领域生根发芽,而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将为其提供充足养分,助力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希望湘潭理工学院与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共享专利技术,联合研发核心工艺,共同应对新能源发展挑战。
随后,大家就行业发展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袁礼斌校长表示,目前,学校已重点布局汽车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大健康医疗器械、文化旅游等学科方向,其中动力电池回收将成为新能源专业建设的战略重点。
“我们将根据企业需求培养自动化、机器人等应用型人才,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今后,希望加强与常青新能源的合作,寻找机会在湖南合作进行战略布局。”
常青新能源距古田会议旧址站仅5公里,既靠近紫金矿业的资源基地,又毗邻革命圣地古田,传承着红色创新基因。
20日清晨,湘潭理工学院党委考察团一行前往古田会议旧址,学习领会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伟大精神。
赵婵书记强调,古田会议精神是值得发扬、传承的红色资源和宝贵财富,也是推动我们走向未来的力量源泉。
本次考察调研,是校党委落实省委省政府“双优化”政策精神,推动学校党建和学科专业结合,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活动。